今天是:

从《梁家河》蕴含的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 咸阳市学习宣传《梁家河》座谈会侧记

时间:2018年05月18日作者:佚名 【字体: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纪实文学《梁家河》出版发行,恰逢其时,意义非凡。
    5月17日,我市召开学习宣传《梁家河》座谈会,党员干部、知青代表等社会各界代表围绕该书的精髓要义进行研讨交流。
旬邑县委书记高玉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面对土地贫瘠,百姓缺吃少用,吃水、烧菜、照明都困难的现状,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这启示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
    高玉峰说,旬邑是革命老区,是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我们将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完善“马栏革命传统”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标尺和行动指南,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介绍:“我们在采访编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精神的感召和思想的升华,深切体会到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是一座精神富矿,先后对书稿进行了45次修改,确保准确、行文流畅、文字精炼。”
    据了解,纪实文学《梁家河》全书十万两千字,40幅图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第二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述了总书记带领村民打坝修田、建沼气池、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建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以“一声声喊我小名”为题,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了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为题,通过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了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详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式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参加这次座谈会让我对《梁家河》纪实文学反映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认真学习伟大领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三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乔恩平表示,大家深受感动和教育,更加坚定了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的决心。
    “纪实文学《梁家河》出版发行,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我也是亭口镇第一时间拿到这本书的人,捧书细读、心潮澎湃,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长武县亭口镇党委书记李建清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忘不了长满故事的土窑洞、忘不了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知青代表张远华满怀深情,她说:“读完书后,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眼前,也激起了我内心里的记忆,四十多年来,我从一名插队知青,到在旬邑成家立业,经历了旬邑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既经历了艰辛、更奋斗了幸福,我将继续秉承知青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为老区人民贡献微薄的力量。”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