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日报:“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记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

时间:2016年07月19日作者:佚名 【字体:

陕西日报:“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记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
 

    “要吃粮,找老梁!”在渭北旱塬地区,到处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老梁”,就是我国著名的旱区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他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已有55年。 
    多年来,梁增基先后培育出“长旱58”等旱作小麦国审品种3个、省审品种4个,为旱作小麦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过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果奖2项,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多年来获得“中国发明创新奖”“当代发明家”“三秦楷模”等荣誉称号…… 

    只为“粮”心,扎根渭北旱塬 

    1961年,年仅27岁的广东高州青年梁增基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偏远贫穷的长武县。 
    六十年代的渭北,耕地大部分种植小麦,但冻、旱、涝、锈、倒、黄矮病等时常发生,导致小麦秆如茅草,穗如蝇头,亩产不过30多公斤。面对渭北旱塬的贫瘠,梁增基彷徨过,可当看到老百姓小麦不够吃,常年只能啃着高粱面窝窝头、吃着玉米芯和山野菜,他决定留下来育种。 
1964年秋天,梁增基开始了小麦育种尝试。历经7年,采用杂交法,梁增基在1971年培育出702、7125小麦新品种。新品种抗锈病方面的优势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单产提高到200公斤左右。1979年,他在702基础上改良育成的秦麦四号亩产达到250至300公斤,在铜川、延安、宝鸡、庆阳、平凉等地推广,成为阻隔条锈病的重要品种。 
    55年中,他共培育出小麦品种国审3个、省审4个;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果奖2项,但84岁的老人,仍探索不息。他最新育成的抗旱、高产、适应性更广的“长航一号”小麦品种,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不离小麦,成果金灿灿 

    上世纪九十年代,育种界提出了“专做面包小麦”的概念。当时,全国没有专做面包的好品种。已过花甲之年的梁增基慨叹:“这个我们必须有!” 
    梁增基用具有面包口感的原质材料小偃六号同长武134进行水旱品种杂交,于2001年育成优质多抗高产的“长旱58”。长旱58在保持长武134优良特性的同时,抗旱高产,使旱作小麦产量亩产超过502公斤,高产创建最高达602公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4年,长旱58通过国家审定,被列入国家农业部“863计划”和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开发。在陕西渭北、甘肃陇东南部、河南、山东等地推广,2008年推广面积达312万亩,部分田块亩产超千斤。 
    目前,梁增基培育的小麦品种已通过国审4个,省审3个,推广占到全国旱地小麦9000万亩的25%以上,增产25亿公斤以上,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通俗地讲,我们每天吃的三个馒头里有一个是他贡献的。 
    耄耋之年的梁增基,对育种事业热情不减,他继续朝着国家首创一流强筋小麦的方向迈进,走在科学创新的最前沿,研制自己独有的新品种!有人笑问:“您育种究竟要育到什么时候?”梁增基答:“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陕西日报  记者 张丹 通讯员 赵俊峰)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