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报:脱贫攻坚,“里子”比“面子”更重要——长武县精准施策推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纪事

时间:2016年05月09日作者:佚名 【字体:

陕报:脱贫攻坚,“里子”比“面子”更重要——长武县精准施策推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纪事
 

    “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绝对贫困群众。”“脱贫,不能只看眼前,不计长远,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有用持续发展的产业作‘里子’,才能撑起贫困群众‘越线’增收的‘面子’。”提起脱贫攻坚,长武县委书记任杰滔滔不绝。 
    2014年初,长武县启动实施“越线”增收工程,针对绝对贫困群众,提出“211130”目标。同时,该县整合资源、精准施策,做实一系列扶贫措施,形成一揽子扶贫机制,积极探索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4月中下旬,记者专程赴长武县,采访记录该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并试图在这点点滴滴中探寻到脱贫攻坚的“秘诀”。 

    史永安老人的新生活 

    4月19日下午,风清气朗。趁着好天气,66岁的史永安忙活着在幸福院自家门前的桌台上晾晒麦麸。他的身后,是一排整洁明快的砖混平房,配有清一色的防盗门和窗户。 
    史永安所在的这个院落,叫做“亭口镇樊罗村幸福院”,由当地政府出资规划建设。半年前,他和63岁的老伴葛录娥搬进了这里,拥有了两间属于自己的新房子。和他们一起搬进来的,还有村上其他14个特困户的21名绝对贫困群众。 
    “这两间房子大概有40平方米,政府不仅盘好了炉灶和土炕,还配了1个衣柜、2个橱柜、2口锅、一个饭桌,一扇窗帘。”史永安老人介绍说,“我们搬进来就能住。” 
    史永安说,搬新屋那天,他和老伴特意备了新锅面,炒了豆腐、土鸡蛋,来祝贺的乡亲坐了“两摊摊”,还有人放了礼花炮,炮墩墩都堆了“两车车”。 
    史永安老两口未来的日子怎么办?“有保证!”长武县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朱清宇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带到幸福院后面。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惊奇地看到,幸福院的屋顶上,铺满了非常具有现代感的光伏发电板。“这就是老人们今后的‘靠山’。”   
   朱清宇打开山墙上的记录仪表,帮记者算了笔账:4月13日光伏系统开始运行到当天,一共87.1小时,发电262.7千瓦时,产生效益262.7元,按照目前9人共享产权的安排计算,史永安和老伴6天就能收入58.38元,一年下来收入约3600元,再算上每人低保1700元,新农保每月105元,粮食直补280元,自己养鸡收入近1000元,若再加上老庄基院前25棵花椒树收益600元,忽略基本农田收益,史永安家今年人均收入完全可以超出2950元的贫困线,不仅肯定脱贫,而且可以稳定脱贫。 
    链接:长武县针对绝对贫困人口创新提出的“211130”目标,就是通过干部精准帮扶,使每个绝对贫困户人均拥有20平方米砖混结构住房、1亩基本口粮田、1亩果菜或经济林、1千瓦容量的光伏发电系统,加上各类补贴,最终使绝对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 
    目前,通过精准识别,统建统管,长武县已先后投入资金5400万元,建设特困户专用幸福院113个,使946户1684名特困群众免费迁入新居。在为每个特困户核定1亩基本口粮田、1亩果菜或经济林的基础上,该县还为200个特困户投资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正在加紧布建更多的光伏发电系统。
 
    “好听的”驴叫声 

    防止脱贫后因各种因素返贫,仅靠“输血”是不够的,必须开启“造血”功能,帮助特困户发展可循环、可持续产业。 
    让记者特别感兴趣的,是二厂村的一个养驴项目。 
    据二厂村村委会主任赵红儒介绍,今年初,包扶二厂村的咸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帮助村上联系了一家养殖加工企业,计划在村上建设肉驴养殖场。具体方案是,由企业出资40万元,地方扶贫资金配套20万元,共同建设。养殖场由村上选址,村上统养统管。企业与村上签订协议进行保价收购。企业只收回经营成本,所得利润全部分给贫困户。 
    3月初,利用搬进幸福院的两个特困户的老庄基改建而成的肉驴养殖场,在二厂村建成。 
    在赵红儒的指引下,记者下了一段长坡,拐了个弯,就看到了养驴场高高的红砖墙和崭新的塑钢顶棚。走进去,两旁圈中大大小小的驴正从围栏中伸出脑袋,悠闲地吃着草料。 
    “本地和邻省没有好的,当初我专门去辽宁,挑着进了110头。这些驴,可以出栏卖钱,还可以滚动繁殖……今后,我们村的贫困户可就指望它们了。”赵红儒抚弄着一头正吃草料的驴的脑袋,笑着说,“驴子生长期长,市场供不应求。除去各项费用,一头能挣3000元。” 
    离开养驴场,身后一声声的驴叫远远地传来。赵红儒说,原来觉得驴叫很刺耳,现在却越来越觉得顺耳了,好听了。 
    据长武县县长温志刚介绍,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是长武县实施精准脱贫的核心内容。 
    链接:近年来,长武县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民俗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发展苹果、核桃以及其他特色养殖业;通过项目帮扶、科技帮扶、生产帮扶、岗位帮扶等手段,帮助每个贫困户自立脱贫。 
    同时,县财政专门设立300万元风险抵押金,撬动银行贷款3000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解决发展产业中的资金难题;设立500万元风险抵押金,撬动银行贷款5000万元,扶持涉农小微企业、种养大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2014年至2015年,长武县共实现19836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3400名绝对贫困群众“越线”。 

    扶贫路上的生动面孔 

    4月14日早上8:30,枣园镇党委书记高莉萍和副镇长万萌早早就往田家村贫困户田润举家赶。 
    63岁的田润举养着30多箱蜂,全家靠销售蜂蜜等产品过活。尽管每年有些收入,但儿子有帕金森症,看病吃药是个无底洞,家里花费巨大。为了让他家尽快脱贫,高莉萍和万萌一直动员老人把蜂产品做成品牌。 
    高莉萍和万萌自己动手把田家堂屋收拾干净,又把原来随意散放在地上的蜂蜜、花粉用网上订购的玻璃瓶封装好、贴上标签摆上货架。“他家的商标叫‘田农’,是我起的。”高莉萍说,“客人到屋里一看产品像模像样,购买的意愿自然就强了。”
    后来,来的人逐渐多起来,田润举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朱清宇告诉记者:“提起脱贫攻坚,我们每一个乡镇、每一个部局的每一个人都毫不含糊。” 
    2015年7月,作为机关优秀干部,长武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任晓军被选派洪家镇关路村担任第一书记。摆在他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增加群众收入让更多人尽快脱贫。 
    任晓军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当地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缺乏,他干脆把村上的闲散劳力聚合起来,又找了个能人带头,为大家统一购置服装和工具,组织成立了一个“红白喜事服务队”和一个“果园管理服务队”。这两个“小分队”通过举办技术培训和发挥自身传、帮、带作用,外出务工竞争力大大提高,创收能力也大幅提升。
    关路村贫困户洪四海成家较晚,全家4口人只依靠他一个人的承包地生活。了解到这一情况,任晓军立即和村干部协商,主动找老支书转让其承包的公用地给洪四海,充分发挥劳力优势,彻底解决他家的现实问题,实现家庭增收。关路村群众都说:县上选来的“第一书记”,确确实实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呀。
 
    链接:近年来,长武县先后建立健全了联村帮户、资金投入、精准管理等各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元参与、互动衔接、资源整合的脱贫攻坚工作新格局,为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增收、为明年年底全县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记者 冯晓荣 肖光豫)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