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日报:让大爱融入大秦故都的血脉——探寻“咸阳好人”现象的蒲公英效应

时间:2016年04月14日作者:张丹 【字体:

探寻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一座城市的发展,更需要友爱的力量。 
    这个春天,咸阳处处散逸着大爱的温暖! 
    3月4日,57岁的“光膀哥”纵身跳入咸阳湖勇救落水者,之后便悄然离开,成为全市找寻的英雄;10日,市民舒安伟一头扎进旬邑翠屏湖施救落水妇女;当日,乾县城关街办党工委书记安俊峰等干部,齐心合力救起了跌入水渠的百姓;14日,在放学途中,渭城中学学生姜新昊、柏卓然扶起了年近八旬在路边跌倒的王桂英老人;21日,在咸阳59路公交车上,核工业二零三研究所的王芳芳将她身边突然瘫倒的七旬老人送上救护车后悄悄离开;28日,淳化县城关小学姚静静等3名小学生捡到装有两万元现金的钱包拾金不昧,在原地静候失主…… 
    一月之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义举在这里蔚然成风。 
    芳草萋萋,必有良田沃土;繁星熠熠,自有皓月长空。 
    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历史文明的特质和现代精神的风貌,赋予了咸阳最为美丽的精神刻度,根植在城市成长中的基因,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激越的精神力量和时代追求。
 
    道德沃土孕育城市精神 

    一言九鼎、立木取信……这些发生在咸阳的典故,永远流淌在咸阳人的血液中,并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崇德包容、尚法创新成为现代咸阳人的品质,这种千年的沉淀和时代的洗礼,熔炼了咸阳独有的城市品格。 
    文明是生产力,也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赵梦桃小组”、“张思德服务队”、“邵小利”、“呼秀珍雷锋家庭”、“梁增基”……无论是群体的烘托还是个体的发热,这些文明旗帜,都在延续着咸阳所具有的澎湃内生动力。 
    义行,善举,好人,好事,传颂在百姓中间,也在传导着城市温度、文明深度、精神刻度。 
    前年冬季,“咸阳暖手女孩”让那个冬天不再寒冷。寒风中,初三学生张可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捂住路边乞讨老人的手,在温暖老人的同时也暖热无数网友的心,“咸阳暖手女孩”的称谓不胫而走。 
    兴平市李振华老人用3年时间,以小楷抄写红楼梦前80回,书写了32册70多万字,以此启迪后代,激励他们潜心为文,知书达理;劝世人向德行善,艰苦创业,多做好事。他用自己的行动把崇德向善的美德进行传承,文明在咸阳深耕厚播。
    扎根基层的“三秦楷模”梁增基,渭北旱原的一树一木陪伴着他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这片土地,把旱原小麦产量由每亩30多公斤提高到600多公斤,他培育的小麦品种推广后占到全国旱区9000万亩的25%以上,增产25亿公斤。默默无闻、扎根基层、乐于奉献,他精神刻度的厚积薄发,正是咸阳文明积蕴的最好体现。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凡人义举的文明之风,吹拂在咸阳大地…… 
    2014年,经过全国亿万群众的评选,呼秀珍、卢效平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他们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为陕西和咸阳赢得了荣誉。 
    咸阳好人传四方,群星璀璨写华章! 

    创新联动滋养城市文明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筑一座城。 
    城市营养的滋润,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一个又一个咸阳好人,感召、感动、感恩,崇善、向善、为善,城市文明的自觉、自信、自强,书写出咸阳人对时代文明的深刻认知和坚定脚步。 
    汶川地震后,咸阳的募捐者中有一位署名“咸阳人”的好心人向灾区捐款100万元。至今已过8年,大家仍然不知这位心存大爱者的真实姓名。 
    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好人卜凡”每天给五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为环卫工人捐赠了价值2.6万元的2000份爱心餐券,同时还将爱心举动传递到西安分店。卜凡离世后,他的儿子继续着同样的善举。 
    万花盛开起沃土,千般风情香自来。 
    事实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咸阳已默默准备了18年。在创建过程中,该市尤其注重精神滋养和文化传承,并在营造环境中凸显正向效应、积极能量、传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多维度综合运用教育、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如果说内生动力的激发来自城市的潜移默化,那么,其外在的表现力则来自市民之间的耳濡目染。 
    目前,咸阳已探索出一条让平民成为英雄、草根成为明星、培育“咸阳好人”的路子——坚持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并重、文化涵养与实践涵养并举,城市传播与市民互动并用,用先进典型的鲜活教材、直观导向、直白教育来引导和激励市民。 
    文明的创新在于载体的多元和丰富,近年来,咸阳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文明社区”、“三个文明进机关”、“文明校园”、“文明诚信进企业”、“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文明科室”、“文明班组”、“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工程,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格局,把咸阳城乡文明的互动和联动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基础上,群众性活动接连不断。“寻找最美咸阳人”“感动咸阳人物评选”、“家风”、“孝道”、“传统文化礼仪”、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立好标杆,注重长效、引领实践,立体式传播、互动化传导,咸阳的探索实践和大力创新,为扩大凡人善举、平民英雄的覆盖面、影响力和亲和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学英雄、比贡献、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 
    好人有好报,做好事不吃亏。咸阳积极构建好人现象的“沃土”,把一个盆景变成城市风景,逐步形成了发掘培养、树立标杆、表彰奖励、扩大宣传的“咸阳好人”机制,让一个又一个咸阳人成为“咸阳好人”,影响带动一批又一批咸阳人。 
    截至目前,在志愿云系统该市共注册志愿者近20万人,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1800多个,有效地推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去年,“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新鲜出炉,为咸阳的精神文明创建作出了最生动的阐释。 

    花香满城注解德善咸阳 

    文明之花开四季,利好之祉八方来。截至目前,咸阳共有38人次荣登中国好人榜,19人获得陕西好人,58人获得咸阳好人,6人获得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3人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提名奖,1人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咸阳获奖人数居全省之首。 
    咸阳市委、市政府历来把文明作为历史之根、城市之魂、发展之本。而城市文明的推进,为咸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加油。 
    去年,“三秦楷模”梁增基同志事迹报告会在咸阳巡回宣讲,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舆论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学有榜样,赶有标杆,从先进典型中获取精神力量。去年11月5日,咸阳市委决定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李德馨、吴晓娟、丁海燕同志学习活动。 
    把盆景变风景,咸阳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让精神文明之花盛开在咸阳大地,更让咸阳进入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咸阳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中,党员干部风气正了,骨骼硬了,干事创业之风盛了。人民网通过对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网民留言的有关情况进行评比,咸阳市委、市政府荣获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作风有变化,人民群众就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大西安文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市民文化中心主体建成,公交一卡通正式启用,咸阳市委、市政府承诺的30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 
    去年,完成治污降霾重点项目681个,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8天、较上年增加41天。渭河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全省考核第一,旱腰带采石矿山治理全面启动。 
    更为之骄傲的是,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开工。 
    2015年,咸阳生产总值完成2155.9亿元、同比增长8.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18.7亿元、85.4亿元,同比增长11.9%、1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425元和9690元,同比分别增长8.4%、9.5%。咸阳已入列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 
    一点一滴文明路,万紫千红已是春。咸阳在文明的洗礼下风气好了,朝气增了,神气添了,灵气多了,这个城市所散发的芳香,正在蔓延、扩大、延伸…… 
    与城市文明的脚步同行,文明让城市更美好。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徜徉在文明带来的利好中,他们和谐相处、友善真诚,传递温暖,幸福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