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陕西日报:把文化办到群众心窝窝——咸阳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创新启示

时间:2015年12月22日作者:佚名 【字体:

  陕西日报:把文化办到群众心窝窝
 

    面对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基层群众多元多样的迫切文化需求,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由谁办,怎么办,才能既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又起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提升群众的目的? 
    咸阳历时五个多月,举办上百场文艺演出、展示、展览,6000余群众登台表演,十多万市民热情参与的群众性文化艺术节,给了这一重大文化问题鲜活的例证和答案:只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群众成为社会文化艺术大舞台的主办和主角,就必定能打造人民喜爱、永不落幕的文化艺术盛宴。 

    由谁办?激活国有和民间文化艺术组织“双引擎” 

    咸阳红舞鞋舞蹈艺术学校,常年为社区、农村及民间文艺院团培训文艺骨干,是咸阳具有相当规模的民间舞蹈类培训学校,目前正在进行校舍扩建。他们的自信来自市场对艺术人才旺盛需求的前瞻,更来自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的大力扶持。
    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之后,拥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咸阳,文化由谁办、怎么办?咸阳市委书记岳亮指出,要发动群众力量,挖掘咸阳人文历史,把咸阳故事讲好,凝聚更多正能量。秉承这一理念,咸阳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艺术建设的体制瓶颈,不断培育壮大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社会主体。
    去年至今,咸阳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一方面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发展,一方面出台《咸阳市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活动实施细则(试行)》、《咸阳市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试行方案》,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611万元,除过红舞鞋艺术学校,还对咸阳20多家优秀民办文艺院团及培训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扶持引导。
    “市上扶持我们多排弘扬正能量的新戏,这是重振剧团雄风的大好机遇!”咸阳民众剧团的老团长杨秋霞兴奋地说。一个新戏不是用红嘴白牙说出来的,而是用真金白银排出来的,没有钱说啥都不行。民众剧团这个拥有演职人员90人、成熟排演《丹青泪》等40余本传统剧目,足迹遍布陕甘宁40余个县市,演出近万场,常年活跃在三秦大地上的民间演出团体,放到以前,可不敢这么任性。 
    对民间文化艺术组织扶持不遗余力,对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更是全力“扶上马、送一程”,让它们逐渐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发挥应有的作用。 
    咸阳市演艺公司是陕西省振兴秦腔五个重点院团之一。董事长李光昆以前老是愁眉不展,商演市场艰难、人才流失严重,演员收入是个大问题。今年他们凭借秦腔《白居易》,一场惠民演出政府扶持最少七八千元,截至目前,已演出120多场,观众6万人,他们也收入55万元。 

    怎么办?奏响传统新兴文化艺术“双重奏” 

    这几天阴冷峭寒,但丝毫挡不住礼泉赵振石鼓村村民唱戏听戏的热情。村自乐班隔三差五就要在村活动广场摆开阵势,纵情吼上个几个小时。锣鼓家伙一响,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放学回家的娃娃,呼啦啦就围个水泄不通。这样的场景,礼泉全县有40多个村经常出现。
    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持续发展的根在群众,魂在基层。这几年,咸阳既立足厚重的传统文化,使之不断薪火相传,又不断顺应群众新需求,开创高雅文化艺术,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前所未有的活跃和丰富。 
    弦板腔是乾县的独特剧种,也是咸阳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让这一濒临灭绝的文化瑰宝再放异彩,咸阳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资助等多种扶持办法。去年12月5日,该剧种折子戏《磨坊义救》在中国剧院成功演出,实现了几代弦板腔人的愿望。今年,根据被誉为“东方莎翁”的乾县文化名人范紫东生平事迹改编的弦板腔新戏《范紫东》成功搬上舞台,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 
    在政府扶持引导下,礼泉小戏创作演出异彩纷呈,去年至今,全县新涌现小戏自乐班十多个,创作小戏剧本五十多个,农民剧作家蔺志顺创作的小戏《还账》由西安易俗社排演已成功公演。淳化县剧团深入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功排演的大型秦腔历史剧《秦直道》,在西安市人民剧院进行了公演。此外,三原、泾阳依托于右任书法掀起的书法热,都将咸阳传统文化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地域文化产品热气腾腾,高雅文化艺术也不断涌现。8月21日晚,咸阳格莱美爱乐乐团举办广场交响乐演出,当50多名演奏家倾情演绎奏响脍炙人口的管弦乐《红旗颂》时,现场近万名观众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了,那《茉莉花》、《卡门序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广场上回响,更是让市民享受到了高雅音乐熏陶,前所未有地提高了咸阳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

    为谁办?达到服务提升人民群众“双赢局” 

    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要热热闹闹、高高兴兴,更要健康有益、弘扬正气。咸阳市市长卫华如此说。咸阳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既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又逐步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艺素养和文明素质。 
    演身边的典型,群众最熟悉,也最爱看。长武县以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为原型创作编排的眉户剧《黄土地上育种人》,再现了梁增基53年来扎根黄土高原、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对事业执著、对科研投入的赤诚情怀。这部戏在全县巡演后反响十分强烈。
    礼泉县引导乡土作家创作编排弘扬孝道、追求文明的眉户现代小戏和秦腔现代小戏都反映了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既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又起到了寓教于乐、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特别是咸阳历时5个多月,开展以“繁荣文化艺术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艺术节,既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的渴望和需求,又激发大家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追求。 
    在五个多月时间里,咸阳市委、市政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统筹政府、企业、文艺组织各方力量,整合市、县两级和镇村、社区多方资源,共设置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美术、摄影等20项重点赛事,并举办了上百场文艺演出、展示、展览,让10多万群众在文化盛宴中提升了文明素养。
    咸阳面向广大基层,激活文化活动阵地,激发广大群众活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辟一个永不落幕的群众文艺舞台,也为城市发展进步提供最雄厚、最可持续的精神文明力量。(齐宇强 曹飞)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xyxcw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