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咸阳花馍
2013-10-14 15:34:49 点击数:次 总张数:6张 作者:佚名

6 张,当前第 1上一张 | 下一张 幻灯播放
咸阳花馍
咸阳花馍
1 / 6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在咸阳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
    咸阳花馍——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花馍又名面花、面塑、礼馍,花饰以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春节时多做枣花馒头,象征鑫福多寿;小孩子满月,姥姥家会送来有龙凤或虎头造型的 “囫囵”,意为“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五月端午时,由舅家送给外甥一种特制的大型圆面花,群众叫做“曲连”,上面捏着鱼、莲花等等,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莲花象征幸福花开,喜气盈门。
    单个花馍的形式多是飞禽走兽、十二属相、花卉、人物和象征吉祥的用具。如虎馍、鱼馍、鸡馍、燕子馍、鱼喜莲馍、狮子馍、寿桃、佛手馍、枣馍、石榴馍、曲连、胡桃馍、艾叶馍和钩搭馍等。组合馍则有大谷卷、高馍盘、插花馍和蜗牛山等。
    制作花馍也是女红比巧的传统方式。制作工具都是手边的普通物件:剪刀、木梳等,关键是一双巧手。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作业,做花馍的妇女越来越少,会做花馍的人几乎成了凤毛麟角。花馍这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古代绘画价值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们赋予的内在精神追求。一只花馍传达着一种浓郁温馨的人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只花馍传达着一种久而不衰的地域文化信息,显示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花馍艺术的价值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民俗价值。花馍是世代相传的民俗艺术,流行在我国黄河内外、大江上下的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各地风俗习惯不同,也使得花馍的品种丰富。“礼从宜、事从俗”,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花馍的发展,花馍也被赋予不同的吉祥含义。比如春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鱼形”的花馍,表示“连年有余”;婚礼上送龙凤、鸳鸯、石榴形状的“喜饽饽”,祝愿新人生活美满、多子多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子”,祈求“圆满”。我省农村很注重面塑,在拜年、贺喜、祝寿、探亲、祭祀的时候往往带着些“喜庆花糕”(也称花馍),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糕与不同的民俗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审美价值。花馍艺术的特点是造型完整饱满,造型略有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花馍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教育价值。花馍绝不仅是个玩赏品,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花馍艺术以其形象传达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可以通过花馍的孙悟空、猪八戒、白娘子、穆桂英、水浒英雄等形象给孩子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间启迪孩子的智慧。同时,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民间艺术总会带来莫大的惊喜。
    经济价值。面塑一直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其价值有独特的地方。花馍就是在这样的普通群众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那应该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因此,花馍艺术品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咸阳市在对境内浩瀚的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时,濒临失传的民间花馍艺术,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并进行全力抢救,已初见成效。为了使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咸阳市结合农村“一村一品”的推广,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他们鼓励有手艺的民间艺人,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在和面、塑花、防腐等方面进行精心指导;并在各县区进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的花馍大赛,对获奖者进行奖励。目前,在咸阳13个县区市已形成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品种。同时,利用境内文物古迹多、历史名人多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引导鼓励民间艺人们创作系列花馍,故事花馍、成语花馍、历史名人花馍,逐渐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形成品牌,让产品走向全国,走向***,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途径。